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[財經書籍推薦-財務報表類] PART6:由「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」看IFRSs新規定的衝擊-金融資產/工具的衡量

接著上一部分介紹的長期投資,緊接著羅會計師在本書裡面也較紹了IFRSs內容的金融資產與工具的衡量定義。這個部分在我還沒看到這本書時,觀念也相當的不清楚。羅會計師相當厲害的將所有金融資產的定義都條列出來囉!!!我也在這裡整理了書摘給大家。

工商服務時間,請大家在看完書摘之後,若想更進一步了解書的內容,請一定要書局支持這本非常紮實的財報分析工具書喔!!! (備註:台灣好的財經書很少)

博客來書店連結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17798




1.所謂的上市櫃公司「用錢賺錢」,就是第2章時曾提及的上市櫃公司轉投資持股在20%以下的金融資產。這個部分的轉投資,無須編入合併報表,也不必採用權益法衡量,可避免轉投資經營損益或負債的認列,再加上對轉投資公司的持股比重低

2.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-可隨時在公開市場上經常買進或賣出的股票、債券等金融資產(俗稱經常交易的金融資產)

3.備供出售金融資產:指-計畫較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

4.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-有積極意圖及能力持有至到期日的債券

5.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-無活絡市場公開報價、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衡量之金融資產。

6.如果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是企業相當看好的投資標的,或是與上市櫃企業直接相關的轉投資公司時,企業多半會長期持有而不出售或轉讓,使這些金融資產對盈餘的貢獻,在無從實現的情況下,就僅是數字罷了。

7.上市櫃公司管理階層在歸類金融資產為經常交易或備供出售有其「自由度」,導致企業帳上的金融資產,何時要戴上經常交易的帽子出征、何時會穿上備供出售的隱形衣匿藏起來,都可由管理階層心中的算盤去調配、撥弄,想必就沒人敢小看金融資產的「潛在爆發力」了。

8.若將金融資產歸屬於經常交易,在編製財務報表時,必須採用公允價值評價,並進行未實現損益的認列,直接對當期淨利和EPS產生影響;而把金融資產列為備供出售時,雖要進行評價,卻毋須認列損益

9.撇開會計帳務處理,投資人只須看各時點的股價,就可以輕鬆派定這場交易的結果是虧損,但數字走進財務報表後,反而不容易判斷。

10.在策略操作上,持有成本低、目前股價飆高的轉投資持股,列為經常交易的話,在認列投資利益後,就能給本期淨利和EPS灌點水。在正常情況下,聰明的企業管理階層會選擇在本業營收及獲利不佳時,技巧性地利用金融資產美化損益數據,以免市場對企業失去信心、出脫股票,連帶地使股價走跌;相反地,當轉投資持股的股價大幅下滑時,企業管理階層便會把它列為備供出售,讓他不管虧多少,都不會影響EPS,避掉損益的認列,一直等到股價回升時,再直接出售

11.IFRSs新制亦要求未上市櫃企業股票的評價,必須由過去的成本衡量,轉列為備供出售,並以公允價值評價,讓長年被譽為黑箱的未上市櫃企業股票,價值能夠更如實地呈現,而不是等到轉投資公司已幾乎無任何價值,得要進行資產減損時,市場才恍然大悟

12.
第1招:確認有無未實現損益
確認在其他綜合損益項下,有沒有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。如果有,就表示這段期間(如一季或一年)有些轉投資的價值比前一個記帳期間(或原始成本)低;如果沒有,也不能開心得太快,因為那只表示"這期"沒有損失,卻不等同沒有累積虧損被隱藏起來。所以最保險的方式,還是直接看合併權益變動表的其他權益項目下,有沒有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為實現評價損益。

第2招:確認轉投資細目
想看上市櫃企業轉投資的金融資產細目,投資人可在兩個地方看到,一個是企業合併財務報表最後的附註說明、一個是母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。建議投資人把企業的母公司年度財務報表調出來,直接翻到最後一部分的「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」,就可以找到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所有明細。

13.就投資人的立場而言,上市櫃企業應努力經營本業,持續創造營收和獲利,才是王道;就財務規劃角度而言,企業能妥善運用資金,透過轉投資體質良好的金融資產,賺取歇業外收益,也不為過。


參考資料:
1.圖解新制財報選好, 羅澤鈺
2.博客來網路書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[讀時光] 教養與自我的情緒克-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(李儀婷 著)

周末花時間一口氣看完了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一書。雖然目前還是準爸爸,實際等到要教養自己的小孩也是兩三年之後,但我覺得這本書其實闡述了一些很重要的溝通法則,這些通則或許偶爾不那麼合用在現實成人世界上,但卻有助於內化自省,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。即使沒有小孩需要教養,依然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心...